香港高才通“烂尾”现象背后:筛选机制还是计划失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130  时间:2025-08-18 17:06:18

自2022年底正式推出以来,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迅速成为内地与海外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首批申请者的两年期签证于今年8月相继到期,而港府最新公布的数据却引发了广泛讨论:在逾1.3万名逗留期已满的申请人中,近46%选择主动放弃续签。这一数字一经披露,外界迅速将其解读为“高才通烂尾”。然而,深入分析港府公布的续签数据与相关政策,不难发现,这一现象并非计划失败的信号,而是高才通制度设计中“有意为之”的人才筛选逻辑。

一、数据勾勒出的“高才画像”

从劳工及福利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成功续签的群体具备高度一致的特征:

1、居住与工作模式

约三分之二续签者常住香港,其中70%选择租房,13%已购置物业,另有部分住在公司宿舍或酒店。其余三分之一虽然并非常住香港,但在港拥有稳定工作岗位。

2、收入水平

续签者月薪中位数达4万港元,约四分之一的申请人月入8万港元以上,最高1%甚至超过30万港元,整体显著高于香港平均薪酬水平。

3、年龄与家庭结构

53%的续签者年龄在40岁以下,具备长期职业发展潜力。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半申请人同时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了受养人签证,平均每户携带约1.7名子女来港,明显体现出以家庭为单位的长期发展意向。

由此可见,真正能够通过首轮续签考核的“高才”,多为年轻、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并且已经在香港就业或创业。他们不仅具备高收入和较强的职业稳定性,更展现出与香港建立长期关联的意愿。这与政府设立高才通的初衷高度吻合。

二、为何近半数主动放弃?

与成功续签群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主动放弃续签的人。综合分析,可以归纳为两大原因。

1. 无法在港立足

高才通的申请门槛相对宽松:年收入达250万港元以上,或具备全球百强名校的本科学位即可申请。因此,不少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申请。然而,真正要在香港扎根,并非只靠一纸批文就能实现。

过去两年中,不少申请人通过中介“买地址”或“买职位”来应付居住和工作要求,但这种方式不仅成本高昂,长远维系难度极大,而且随着入境处对学历造假、虚假工作等行为的严查,风险愈发凸显。最终,在耗费资金却难以获得稳定发展的情况下,部分人选择知难而退。

2. 香港身份的相对吸引力下降

香港的永久居民身份必须居住满7年才能获得,而在全球移民版图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更加直接或高效的路径。例如部分欧洲国家的投资入籍计划,或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快捷居留政策。对于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申请人而言,香港“七年等待”的成本与收益并不对等。因而,高才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过渡选择”——他们利用香港身份拓展国际金融或教育资源后,再转向其他更具吸引力的移民通道。

三、港府的制度设计:人才筛选而非失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港府并未将高才通定位为“一次性成功”的移民通道。正如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所言,首轮两年期签证的本质在于提供探索机会,而真正的目标是通过多轮续签考核,筛选出真正愿意扎根香港的人才。

换言之,高才通的逻辑类似于一场长跑赛:第一阶段的“退赛者”恰恰印证了制度的筛选功能。港府为申请人提供了两三年的探索期,期间若能在港就业、创业、安家,则有望逐步走向长期居留;若无法立足,则主动退出,这正是机制设定中的合理环节。

四、人口结构与政策长远意义

香港当下面临的人口压力不容忽视。每年约有12万人步入65岁以上老龄群体,而进入就业市场的年轻人仅约6万。劳动力缺口日益扩大,产业升级更需要大量中青年高素质人才的注入。

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才通首批申请人中“近半数放弃续签”的现象,并非社会舆论所担忧的“计划失败”,而是自然流失与主动筛选的结果。真正留下的那一半,正是能够为香港长期发展注入活力和竞争力的人才。至于市民对于公共资源分配的质疑,更多体现的是短期视角。随着时间推移,成功留下的高才群体将通过就业、创业、消费、教育等多方面反哺香港经济与社会,最终实现更大公共价值。

综上所述,高才通的“烂尾”并不是计划的终结,而是制度本身的必然阶段。通过两年的探索期,香港已经完成了第一轮人才筛选:真正扎根的高才将逐渐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的重要支柱,而那些选择退出的人,则是被制度有机过滤的“过客”。

在全球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香港的策略并非追求数量上的一时繁荣,而是通过时间换空间,以科学设计实现优质人才的长期留存。这场关于“高才”的试验,才刚刚开始。

喜欢 (2)
相关移民项目
香港优才计划

项目特点:成本极低,仅需几万元即可解锁百万香港身份

项目周期:9-15个月

推荐指数:★★★

  • 获批率高达94%!香港“高才通”计划交出首份续签成绩单

    获批率高达94%!香港“高才通”计划交出首份续签成绩单

    自2022年底推出以来,中国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凭借无语言要求、无投资要求、申请无需雇主担保、审批周期短、获批率高等突出优势,高才通迅速成为港府吸引海内外人才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今,这一计划迎来了实施以来的首份续签成绩单。

    2025.08.19
  • 拿了香港身份,孩子读书却无优势?一文读懂“本地生”资格新规!

    拿了香港身份,孩子读书却无优势?一文读懂“本地生”资格新规!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家庭通过投资、人才计划等方式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借助香港教育资源为子女规划升学路径,已成为不少家长的重要选择。然而,2025年7月31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一项新规,或将改变部分家庭对“本地生”资格的既有认知。这项政策对持香港非永久居民身份证的学生,在申请香港高等教育课程(包括专上、副学士及本科)时的“本地生”认定门槛进行了分阶段上调,影响深远,值得关注。

    2025.08.11
  • 香港教育局回应“高才子女升学政策”调整:本地生身份未改,学费资助机制重塑

    香港教育局回应“高才子女升学政策”调整:本地生身份未改,学费资助机制重塑

    近期,香港教育局就高端人才计划(俗称“高才通”)及相关人才输入计划中受养子女的升学安排作出公开回应。此次回应不仅明确了“本地生”身份的认定标准未发生改变,还公布了一系列关于大学资助学额与学费支持政策的调整,引发社会各界,特别是内地人才家庭的广泛关注。

    2025.08.04
  • 香港修订“本地学生”定义,2027年起须居港满两年

    香港修订“本地学生”定义,2027年起须居港满两年

    2025年7月31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一项对教育体系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修订,宣布自2027/28学年起,将重新界定“本地学生”资格,并调整与政府资助专上课程相关的申请条件。这一政策的调整,不仅涉及学费负担的转变,也对众多计划赴港求学或已在港居住的家庭产生了直接影响。与此同时,这一节点也再次凸显了“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在未来教育规划中的战略意义。

    2025.08.01
  • 想续3年却只批1年?90%高才通续签被“卡”的真相解析!

    想续3年却只批1年?90%高才通续签被“卡”的真相解析!

    自2022年底香港特区政府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以来,该政策迅速吸引了大量海内外高学历、高收入人士的申请。然而,伴随着首批申请人陆续进入续签阶段,一些现实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为何明明满足条件,却只获批1至2年签证?3年签为何如此难拿?本篇文章将深入解析高才通续签的评审逻辑与潜规则,并提供实操建议,助您稳稳拿下3年批复!

    2025.07.22
  • 香港高才通续签新逻辑:“两址两单”成关键审查标准

    香港高才通续签新逻辑:“两址两单”成关键审查标准

    自“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推出以来,香港吸引了大量具备国际视野与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本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首批持证人逐步迈入签证到期节点,续签问题随之成为关注焦点。在最新一轮立法会讨论中,“两址两单”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并逐渐演化为入境事务处评估续签申请时的重要审核依据。本文将就“两址两单”的内涵、在不同续签模式下的适用性,以及续签期限判定的参考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助力申请人把握续签脉络,科学规划未来路径。

    2025.07.21
  • 拥挤的香港留学赛道,非本地申请人数激增,港大创纪录引关注

    拥挤的香港留学赛道,非本地申请人数激增,港大创纪录引关注

    随着全球高等教育格局不断变化,香港正迅速崛起为亚洲乃至全球的教育新高地。香港大学(港大)收到超过2.5万宗非本地学生申请,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申请人数高达2.1万,显示出内地家庭对香港教育的浓厚兴趣。同时,来自印度、韩国、印尼、加拿大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申请也呈现出四成以上的年增长率。背后的驱动因素,既有香港教育国际化品牌的持续发力,也不乏全球政治与留学政策波动的影响。

    2025.07.17
  • 香港高才通计划2025年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

    香港高才通计划2025年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

    2022年10月,高才通计划被首次提及。该计划从当年的12月28日正式开始接受申请,旨在吸引世界各地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及高学历的高端人才到香港,弥补本地人才流失,并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这一计划的推出,犹如一剂强心针,为香港人才引进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07.11
查看更多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讨论)
最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