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修订“本地学生”定义,2027年起须居港满两年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59  时间:2025-08-01 17:15:15

2025年7月31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一项对教育体系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修订,宣布自2027/28学年起,将重新界定“本地学生”资格,并调整与政府资助专上课程相关的申请条件。这一政策的调整,不仅涉及学费负担的转变,也对众多计划赴港求学或已在港居住的家庭产生了直接影响。与此同时,这一节点也再次凸显了“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在未来教育规划中的战略意义。

一、政策修订的关键变化

1. 本地学生资格门槛提升

根据新规,原本只要在首次获发受养人签证或进入许可时未满18岁,便可被视作“本地学生”的规定将不再适用。自2027/28学年起,申请资助专上课程的受养子女必须已在香港连续居住满两年,方具申请资格。此举意在确保政府资助资源优先惠及真正扎根本地的学生家庭。

此外,持有全职工作签证、工作许可证或其他入境计划签证的申请人,其子女亦被排除在资助申请范围之外。这意味着,即使合法居港,也不再自动享有申请政府资助课程的资格。

2. 学费结构重新划分

新政策对课程费用作出重新分类:

  • 第I类学费(获资助):仅适用于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单程证,或未满18岁时持受养人签证并居港满两年的学生。

  • 第II类学费(不获资助):其他未满足条件者,即便可申请课程,也须缴纳不获资助的全额学费,金额将不低于实际教育成本,与非本地学生收费一致。

3. 过渡期与资格证明机制

考虑到政策衔接安排,2027/28学年将暂以“居港满一年”为资格门槛,自2028/29学年起正式施行“两年居港”硬性标准。

在资格审查方面,申请人需通过以下方式提供有效居港证明:

  • 1)就读记录:提交以全日制身份就读本地正规学校的证明;

  • 2)出入境记录:两年内每年离港不超过90天的出入境纪录。

4. 相关资助计划联动调整

以“本地学生”身份为前提的各类政府奖学金、贷款计划等也将同步修订申请资格,确保政策在操作层面具有一致性和可执行性。

二、受影响群体画像

1. 受养子女群体

政策调整对持受养人签证、在内地成长、计划通过香港高校升学的学生群体造成显著影响。若未来两年内未能满足“在港连续居住”要求,将失去申请政府资助学额的机会,需转而以非本地学生身份承担高昂学费。这对于原本以低成本进入香港教育体系的路径构成实质性阻碍。

2. 工作签证持有者家庭

许多以全职工作签证在港生活的家庭,原本寄望子女享有“本地学生”待遇,现需重新规划教育路径。这类家庭或将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承担非资助学费继续求学,二是尽早规划移居安排,以便在政策实施前满足居港要求。

三、政策变动下的应对之策:高才通项目的战略价值

在教育政策门槛不断抬升的背景下,“高才通”计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一计划不仅是应对教育资源再分配的有效工具,也为个人和家庭在港发展提供了更为稳妥的身份保障。

1. 子女教育路径更加稳固

通过高才通计划获得香港身份后,家庭可提前为子女规划升学路径。子女在2026/27学年之前入学,仍可按照“本地学生”标准申请学额,确保在政策正式落地前享受资助待遇,规避高额学费压力。

2. 抢占政策窗口期红利

当前高才通计划仍处于相对宽松的申请阶段,各类申请人群可据其资质灵活选择路径:

  • A类申请人:年收入达港币250万元以上;

  • B类申请人: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具3年工作经验;

  • C类申请人:同样毕业于百强大学,经验不足3年者,虽有年度配额限制,但仍可先到先得。

把握当下,提前完成身份转换,不仅能锁定教育资源,还可避免未来政策进一步收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3. 实现事业与家庭双重布局

高才通计划为持证人提供在港自由工作、创业或转换职业的权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心,也为个人事业发展提供了高水平平台。选择在此阶段入港,等同于为家庭建立一个具备教育、职业与资产配置多重价值的立足点。

此次港府对“本地学生”定义的修订,既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趋势,也对未具长期规划的家庭构成现实挑战。与其在政策落地后仓促应对,不如提前通过高才通项目谋定而后动,确保子女教育路径顺利、家庭发展稳健。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拥抱变化、借力政策,是掌握未来的最佳方式。

喜欢 (1)
相关移民项目
香港专才计划

项目特点: 无需投资,无需雇主聘任,申请资料简单,申请流程快

项目周期:9-15个月

推荐指数:★★★★

  • 香港高才通续签新逻辑:“两址两单”成关键审查标准

    香港高才通续签新逻辑:“两址两单”成关键审查标准

    自“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推出以来,香港吸引了大量具备国际视野与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本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首批持证人逐步迈入签证到期节点,续签问题随之成为关注焦点。在最新一轮立法会讨论中,“两址两单”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并逐渐演化为入境事务处评估续签申请时的重要审核依据。本文将就“两址两单”的内涵、在不同续签模式下的适用性,以及续签期限判定的参考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助力申请人把握续签脉络,科学规划未来路径。

    2025.07.21
  • 拥挤的香港留学赛道,非本地申请人数激增,港大创纪录引关注

    拥挤的香港留学赛道,非本地申请人数激增,港大创纪录引关注

    随着全球高等教育格局不断变化,香港正迅速崛起为亚洲乃至全球的教育新高地。香港大学(港大)收到超过2.5万宗非本地学生申请,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申请人数高达2.1万,显示出内地家庭对香港教育的浓厚兴趣。同时,来自印度、韩国、印尼、加拿大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申请也呈现出四成以上的年增长率。背后的驱动因素,既有香港教育国际化品牌的持续发力,也不乏全球政治与留学政策波动的影响。

    2025.07.17
  • 香港高才通计划2025年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

    香港高才通计划2025年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

    2022年10月,高才通计划被首次提及。该计划从当年的12月28日正式开始接受申请,旨在吸引世界各地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及高学历的高端人才到香港,弥补本地人才流失,并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这一计划的推出,犹如一剂强心针,为香港人才引进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07.11
  • 八类技术人才可直获香港身份,一人申请全家受益

    八类技术人才可直获香港身份,一人申请全家受益

    近年来,香港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根据《2023年香港人力推算报告》预测,到2028年,本地劳动力缺口将达18万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集中于技术密集型岗位。为了应对这一趋势,香港政府在既有的“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基础上,重磅推出“技术专才计划”,并已于本月正式开放申请。这一计划的设立,标志着香港在吸引技术型人才、推动产业升级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对于具备专业技术背景的申请者而言,这是一条门槛亲民、审批快速、连带家属可共同获批的赴港通道,值得高度关注与把握。

    2025.07.07
  • 别让“身份”限制孩子的人生选择,一文看懂香港身份的升学价值

    别让“身份”限制孩子的人生选择,一文看懂香港身份的升学价值

    2025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数以百万计的家庭正在经历一场关乎子女未来走向的深度思考。有人欢喜有人忧,考场内外的较量早已不仅限于分数本身。近年来,越来越多有远见的内地家长,将“获取香港身份”纳入子女升学战略中,借此撬动教育资源的结构性红利。一个香港身份证,意味着不止一条升学通道,更是一份稳健的教育投资组合。

    2025.06.10
  • 香港技术工种专才计划2025年6月30日启动,向技术型人才全面开放

    香港技术工种专才计划2025年6月30日启动,向技术型人才全面开放

    为积极应对香港本地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层技术工种领域的人才断层,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于2025年6月30日正式推出“技术工种专才计划”(以下简称“专才计划”)。本计划为期三年,并将在实施一年后进行政策效果评估,以确保其适应市场变化与人力资源需求。

    2025.06.04
  • 香港高才通A类最新政策解读,收入周期与持股门槛全面升级

    香港高才通A类最新政策解读,收入周期与持股门槛全面升级

    自2022年底推出以来,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Top Talent Pass Scheme, 简称TTPS)迅速成为全球高收入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该计划旨在吸引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落户香港,特别是对于A类申请人——即高收入群体,政策的吸引力尤为突出。然而,随着2025年的临近,香港入境事务处对A类申请的资格标准作出了一系列调整,尤其在“年收入计算方式”及“持股要求”方面,引发了广泛讨论与实务操作的高度关注。本文将以专业视角出发,对新政进行系统性解读,帮助潜在申请人理清申请逻辑,规避操作风险。

    2025.05.30
  • 拥有香港身份后,孩子有哪些升学路径?

    拥有香港身份后,孩子有哪些升学路径?

    每年四月,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如期而至,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2025年的DSE考试也已拉开帷幕,据香港考试及评核局最新数据,今年的报考人数达55,781人,较去年增长近一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长的主要来源并非本地常住学生,而是近年来通过各类人才计划移居香港的新来港家庭。

    2025.05.16
查看更多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讨论)
最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