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父母团聚移民暂时关闭:常见问题及策略解读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12181  时间:2016-10-12 12:04:03

新西兰移民部长Michael Woodhouse近日突然宣布,自2016年10月12日起暂时关闭新西兰父母团聚移民签证,未来两年内不再接受新的申请;此外新西兰家庭团聚移民签证(不包括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数量也将从每年5500个名额减少到2000个名额。新西兰移民政策的调整,特别是新西兰父母团聚移民签证的关闭,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来自中国的新西兰移民。

数据显示,2015-16财年,新西兰共发放了5739个家庭团聚类别名额(包括新西兰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父母、兄弟姐妹及成年子女)。在过去的10年里,这项签证每年发放的数量都在4401到6364个名额之间。新西兰家庭团聚移民最大的来源国就是中国,父母团聚类别中中国申请人也占到了50%。新西兰移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新西兰居留计划下,有近11000名50岁以上的新西兰移民来自中国。

根据新西兰移民局公布的信息,以下是新西兰家庭团聚移民签证新政的常见问题解读:

一、新西兰家庭团聚移民新政具体变化有哪些?

新西兰父母团聚类别签证(The Parent Category)被临时关闭,不再受理新的申请,新西兰移民局将不再从待选池中抽取新签证申请,直到得到进一步通知。

新西兰政府以前设置的2014-2015年度和2015-2016年度家庭团聚类别(父母团聚、兄弟姐妹和成年子女)签证总数上限为11000份申请,这一数量将在2016-2017和2017-2018年度减少至4000,即每年仅能批准2000份申请。

二、为什么新西兰父母团聚移民类别会被暂时关闭?

新西兰移民局会根据政府规定的每年上限数量在申请池中对选定申请发送递交邀请,随着上限数量的调低,池中已经存在足够数量的等待邀请的申请。根据新西兰政府每年最多2000份申请的新规,已经在系统中的申请要至2017-2018财年结束才能被全部清空。

三、为什么要减少新西兰父母团聚移民类别签证数量?

新西兰是当前颇受欢迎的移民国家之一,过去一年所有新西兰居民签证类别的申请人数都出现了大幅增长,政府为了保证居民签证总数不超标,所以要对部分类别的申请人数进行控制。

在新西兰家庭移民类别中,主申请者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共同获得新西兰居民或公民身份,是没有配额限制的。因此,新西兰家庭类别中唯一可以进行调控的就是降低父母团聚类别的上限。

四、关于新西兰父母团聚移民类别签证的未来计划?

新西兰政府将会对父母团聚签证类别进行全面审查,确保潜在申请可以满足调整后新上限的要求,而不会产生更长的排队情况。

五、如果新上限是每年只能批准2000份新西兰父母类别团聚签证,那如果今年达到这一数字上限后,正在进行的申请会如何?

当新西兰移民局批准了2000份父母类别签证,那么已经递交的申请就会被放置在等待队列中,直到2017-2018年度名额放出。

六、我已经收到申请邀请,但还没有递交,该怎么办?

如果你已经收到邀请,你仍然可以递交申请,申请会在等待队列中,直至有名额可用。

七、2016-2017年度目前有多少人已经获批新西兰父母团聚类签证?

截止9月底,2016-2017年度已经有1600份新西兰父母团聚类申请获批,所以今年的名额仅余400席。移民局会按时间顺序,从最早的申请开始审理。这些申请是在2012年父母类别和兄弟姐妹、成年子女类别修改前提交的,预计将会占用大部分本年度剩余名额。

当前,移民局手头上大约有1100份申请,涵盖约2000人。其中的大部分可能都将会进入排队,等到2017年7月1日,新的2017-2018年度名额的开启,才能进行审理。

同时,移民局发出的申请邀请中,有约950份还未提交申请,涉及约1600人。当这些人提交了申请后,也将进入队列,小部分申请可能会在2017-2018年度得到答复,这主要取决于之前会有多少份申请被拒绝,但预计大多数申请仍将等到2018年7月1日,即2018-2019年度名额的开启才能被审理了。

新西兰移民局将会给受影响的客户直接写信,向他们具体解释申请或者申请意向将会受到何种影响。

八、已经进入排队列表的父母团聚移民申请会发生什么?我还需要提供什么材料吗?

在有可用名额以前,任何进入排队列表的新西兰父母团聚移民的申请都不会被审理。在此期间,如果你的情况发生了改变,可能会对申请造成影响,你需要书面通知移民局。否则,我们将在开始审理申请后通知是否有材料需要补充。

九、如果我提交了新西兰父母团聚类别移民意向申请(EOI),但还没有获得邀请,会怎么样?

已经提交的意向申请会继续留在待选池中,但未来两年都不会再进行意向提交抽取,所以在此期间,也不太可能会收到申请提交邀约。

十、我还可以继续提交父母团聚类别的EOI吗?

是的,可以。但是,因为未来两年都不会进行EOI抽取,所以建议不要再进行意向提交。同时,由于选择标准可能会进行变动,所以也无法保证提交的EOI申请符合申请要求。

十一、如果我无法按新西兰父母团聚类别申请到居民签证,那么我该如何前往新西兰与孩子团聚?

新西兰公民和居民的父母和祖父母还有两种签证可供选择:

(1)新西兰父母退休移民签证类别:此类别无名额限制,需要在新西兰进行投资。新西兰父母退休移民签证要求申请人年收入高达6万纽币,并且在四年内在新西兰投资100万纽币,并且有50万纽币的生活资金。一旦完成了四年的投资期,那么申请人就有资格成为新西兰永久居民。

(2)新西兰父母和祖父母访问签证:这是一类长期临时访问签证,有效期为36个月,可多次入境,每次最长停留6个月时间,但3年时间里,至少要保证18个月生活在新西兰境外。

喜欢 (7)
相关移民项目
葡萄牙基金移民

项目特点:低成本移民项目

项目周期:约3个月

推荐指数:★★★★★

  • 不要再问我为什么移民新西兰这个遍地牛羊的国家生活了!

    不要再问我为什么移民新西兰这个遍地牛羊的国家生活了!

    很多人印象中的新西兰都是这样的:山川湖泊、遍地牛羊,完全就像是一个落后的大农村。“那你为什么还要移民新西兰呢?”每当有人听说我已经移民新西兰近七年,都会忍不住问这样的问题。

    2018.02.28
  • 年近三十已婚有子的我为何还要选择新西兰留学移民?

    年近三十已婚有子的我为何还要选择新西兰留学移民?

    2017年3月,离我的30岁生日还有五个月。这个时候的我,放弃了国内的工作和生活,远离家人,只身一人,在新西兰的一个小城市读书。毫不避讳,我留学的目的是为了移民新西兰。

    2018.02.12
  • 新西兰移民经验谈,移民新西兰真的不需要破釜沉舟!

    新西兰移民经验谈,移民新西兰真的不需要破釜沉舟!

    每当谈起新西兰移民的话题,总是会出现各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实际上,根据我的个人经验,移民新西兰真的不需要破釜沉舟,能不丢都不要丢,鱼和熊掌也可以兼得。

    2018.02.06
  • 新西兰移民从自身经历出发揭开移民生活的真相!

    新西兰移民从自身经历出发揭开移民生活的真相!

    很多人抱怨新西兰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移民新西兰的生活经历并没有像在国内时设想的那样完美。那么,在新西兰生活到底好不好?一起来看看新西兰移民根据自身经历揭开的生活真相!

    2018.01.22
  • 揭秘新西兰“绿名单”移民政策,并非所有上榜职业都能直通绿卡

    揭秘新西兰“绿名单”移民政策,并非所有上榜职业都能直通绿卡

    新西兰凭借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宜居的生活环境及稳健的经济体系,一直都是全球高净值家庭和技术人才关注的移民热门地。尤其是在 “绿名单”(Green List)移民政策推出后,不少人将其视为通往永久居留(PR)的一条“快速通道”。然而,真实情况远比表面复杂。本文将深入解析绿名单政策的分类、申请门槛及隐藏限制,帮助意向申请者合理规划移民路径,避免政策误解与申请误区。

    2025.07.01
  • 新西兰绿名单移民通道解析:最快速、最友好的技术移民路径

    新西兰绿名单移民通道解析:最快速、最友好的技术移民路径

    在当前全球移民政策不断收紧的背景下,新西兰却以其高度开放且高效的技术移民通道,吸引着越来越多有意向海外发展的专业人士。特别是“绿名单(Green List)”移民政策,自推出以来,成为目前新西兰移民局推动技术移民的重要抓手,也被业内公认为目前最具效率、通过率最高的移民通道之一。

    2025.06.30
  • 新西兰移民门槛持续下探,三大通道政策利好全解析

    新西兰移民门槛持续下探,三大通道政策利好全解析

    在当前全球移民格局快速演变的背景下,新西兰作为南半球少有的稳定、宜居、高质量生活代表国家,正持续优化其国家人才与资本引入力度。2025年接连出台的系列移民利好政策,标志着其在“以资本促创新、以技术引人口”战略中的坚实步伐。本文将围绕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创业移民三大核心路径,解析其新政细节及适用人群,助力有意移民人群把握新机遇。

    2025.06.26
  • 新西兰绿名单新增10项技术岗位,2025年8月起实施

    新西兰绿名单新增10项技术岗位,2025年8月起实施

    近年来,新西兰因其优质的生活环境、完善的教育医疗体系以及稳定的社会制度,持续成为全球移民者的热门目的地。而在多项移民政策中,绿名单技术移民计划无疑是最具现实操作性的通道之一。日前,新西兰移民局发布最新公告,宣布将于2025年8月起,在原有基础上新增10个蓝领类紧缺工种纳入绿名单,为技术工人群体开启了更广阔的移民通道。

    2025.06.17
查看更多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讨论)
最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