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力部重磅新政:外籍就业全面收紧,违规者或面临重罚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3  时间:2025-09-15 17:22:01
近年来,随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相继对中国公民开放免签政策,中国护照的“含金量”显著提升,区域人员往来也日趋频繁。然而,在便利化的政策红利背后,却滋生出越来越多的非法打工与滥用签证现象。对此,新加坡人力部近期联合多部门发布重磅新政,意在重拳整治外籍人员非法就业问题,并对雇主和个人设定了更为严厉的法律责任。
一、外籍自由职业者全面禁令:创意行业成为重点监管对象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与全国职工总会下属协会的联合通知,摄影、摄像及化妆服务等行业今后将不得聘请外籍自由职业者。文件明确指出:任何持有旅客签证或学生签证的外籍人士均不得在新加坡从事相关工作,聘请他们的企业同样触法。
处罚措施堪称“史上最严”:一经查实,违规外籍人士最高将被处以 2万新元罚款或两年监禁,情节严重者更可能同时遭遇双重惩罚。此外,违法者还可能被永久禁止在新加坡就业,彻底丧失合法工作资格。这一禁令不仅直击近年来频发的“影像行业黑工”问题,也释放出政府强烈的法律信号——任何以短期签证“打擦边球”的做法都将无处遁形。

二、外卖与载客乱象整治:跨境车辆与平台账户进入高压管控
除创意行业外,外卖及网约车领域同样成为执法重点。近年来,送餐员月收入高达数千新元的现象,吸引大批外籍人士铤而走险非法打工,甚至催生了“外卖员数量超过订单”的畸形景象。
对此,陆路交通管理局与移民关卡局已联合出手:
1、车辆限制
外国注册车辆不得用于新加坡境内商业用途,包括送餐和载客。一旦发现违规,车辆将被没收,车主需支付罚款及拖运费用,最高罚款可达 5000新元。
2、平台管控
为防止账户滥用,新加坡已成立三方专案小组,建立举报机制,并要求九大平台对违规者实施联合惩戒。一旦查实,违规账户持有人至少两年不得接单,情节严重者可能面临更高罚款、监禁,甚至车辆充公。
可以说,这一整套举措不仅遏制了外籍人士“钻空子”的机会,也让本地就业市场免于遭受恶性竞争冲击。
三、跨境黑工现象:中马市场“低价竞争”引发连锁反应
事实上,新加坡当局之所以频频出台新规,背后是非法打工问题的区域性蔓延。以马来西亚为例,中国工人利用免签便利,大量进入装修、零售、旅游等行业。他们凭借“低价高效”的优势迅速占领市场,甚至一度出现“短期工人席卷工地”的情况。
然而,这种现象已严重扰乱本地就业秩序。根据马来西亚移民法,雇佣非法劳工的雇主可被判罚款 1万至5万令吉,或监禁不超过 12 个月,严重者将两者并罚。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处罚更为严苛:非法打工者最高面临 2万新元罚款与两年监禁,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被判处鞭刑;雇主则需承担 5000至30000新元罚款或12个月监禁 的风险。司法实践中,不少案件甚至要求非法劳工出庭作证,导致当事人长期滞留,既无法工作也无法离境,堪称“双重困境”。
四、留学生群体的“高风险陷阱”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留学生往往误以为兼职打工属于“灰色地带”。事实上,新加坡法律明确规定:私立大学学生签证持有者不得兼职或从事任何工作。一旦被移民与关卡局查实,轻则警告,重则直接取消学生签证并遣返。对于原本希望通过留学铺设海外发展道路的年轻人而言,这样的代价无疑是毁灭性的。
五、政策背后的逻辑:秩序优先与就业市场保护
综合来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近期一系列收紧措施,背后折射出相同的逻辑——以法律为基石,维护本国就业市场秩序。随着区域互通便利化的加速,非法就业现象若不加以遏制,不仅会冲击本地劳动力结构,也会损害国家法治权威和社会信任基础。
换句话说,短期“打黑工”的收益,也许能带来几个月的高薪,但长期来看却极易换来 罚款、监禁、遣返乃至终身禁入 的惨痛后果。对于任何希望通过合法渠道谋求新加坡发展机会的人士而言,这些新规无疑是一记“警钟”。
新加坡人力部的重磅新政,不仅是对非法打工行为的精准打击,更是一场对区域就业环境的系统性整顿。对于外籍人士而言,唯有通过合法渠道申请工作准证,才能在新加坡真正实现长远发展。对雇主而言,合规用工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底线。在全球移民与跨境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选择正确的路径、避免短视行为,才是保障自身权益、实现稳定发展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