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投资移民政策放宽,却悄然“婉拒”中国投资者?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14  时间:2025-05-16 17:11:05
2025年2月9日,新西兰移民局发布了新一轮投资移民政策,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该政策不仅取消了原有的语言成绩要求,还大幅简化了投资类别结构,体现出政府吸引高净值人群、提振经济的决心。然而,表面宽松的背后,却隐藏着对中国大陆投资者设下的制度性“无形门槛”。

一、政策框架全面更新,投资门槛更具弹性
根据新政,新西兰投资移民申请将分为两个主要通道:
1、一是“增长类别”
最低投资额为500万新西兰元,投资周期为36个月,仅需在新西兰居住21天;
2、二是“平衡类别”
需投资1000万新西兰元,投资期限为60个月,并在当地居住至少105天。
值得注意的是,为鼓励更大额度的投资者,新政引入了“阶梯式居住豁免机制”:
投资资金需在原则批准前完成提名,并须用于新西兰政府认可的直接投资或管理基金项目,确保资金用于促进本地经济。
二、市场初步反馈积极,吸引力显著提升
政策自2025年4月1日生效以来,短短两周内便收到了45份正式申请,承诺投资总额达到2.6亿新西兰元。其中,36位申请者选择了更为灵活的增长类别,8位选择了平衡类别。值得一提的是,23名申请人此前已参与旧版投资签证项目,此番借新政策重新入场,亦表明新政对市场形成了强烈吸引力。
同期,移民局官网关于该签证项目的访问量飙升至2500余次,较去年增长700%。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受到澳大利亚BIIP签证的关闭所驱动,导致大量原本计划投资澳洲的申请人将目光转向新西兰。
三、中国投资者“无缘盛宴”?
尽管表面上新西兰向全球高净值人群敞开大门,但对中国大陆申请者而言,却存在一条隐晦而坚硬的隐性壁垒。
2025年4月,新西兰移民局在其官方网站明确指出,中国的两大合法资金出境渠道——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与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不被视为可接受的投资转移方式”。这意味着,中国大陆投资者若想通过合规渠道将数百万纽币汇往海外,几乎难以实现。
QDII机制自2006年起实施,为中国投资者提供银行、证券等正规机构渠道进行海外资产配置;而QDLP则更适用于高净值机构投资者,以试点形式开放于上海、深圳等特定区域。这两者本质上均处于中国外汇监管体系之下,其资金流动需由中国央行等金融监管机构批准,因而无法满足新西兰方面对“可控性资金”的要求。
目前,中国大陆对个人外汇转移实施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限额。对于新西兰新政中最低500万纽币的投资门槛而言,等值人民币超过2000万元,且须在半年内完成汇出,这无疑对资金出境形成极大障碍。
即便投资人能在名下亲属间“分拆额度”汇款,新西兰方面仍将对资金来源及路径进行严格审查,并要求申请人提供资金链的完整解释。此举虽然合理,但无形中也提高了中国申请者的操作门槛与合规压力。
从表面看,新西兰的新政并未明确限制中国公民的申请权利。然而,通过对特定资金通道的排除、居住要求与投资期限的严苛规定、以及对资金监管透明度的高度重视,可以看出新西兰在保持全球化姿态的同时,也在“有选择性地开放”。
从新西兰政府的角度来看,拒绝接受QDII/QDLP的核心逻辑,在于其“资金可逆性”:这类资金虽然合规合法,却始终处于原国家监管之下,存在“撤资风险”。换言之,对于新西兰而言,这类资金虽进了本地市场,却始终有“一只脚还踏在中国”,这显然不符合其“资金沉淀、本地增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