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卡≠绿卡!临时身份持有者最容易踩的那些“红线”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4  时间:2025-09-10 17:39:18
在美国移民之路上,有一个被反复误解的概念——拿到工卡(EAD),就等于拿到了绿卡。很多申请人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期,终于收到工卡,心里往往松了一口气,甚至错误地认为“身份已经稳了”。然而,现实却常常截然相反:因为忽视了工卡与绿卡的本质区别,不少人一不小心就踩到“身份红线”,导致绿卡申请被拒,甚至面临遣返风险。

一、先搞清楚:什么是工卡(EAD)?
EAD,全称 Employment Authorization Document,中文一般称为“工作许可卡”或“工卡”。
它的功能很单纯:在特定的时间内,允许你在美国合法工作。
常见的工卡来源包括:
1、OPT 工卡:F1 学生毕业后获得的工作许可;
2、H4 工卡:部分 H1B 持有者的配偶可申请;
3、I-485 申请期间工卡:调整身份时的过渡许可;
4、DACA 与 TPS:特定群体在特殊政策下可申请。
这里必须强调:工卡 不是绿卡(永久居民卡),也不能自动赋予你长期居留权。它更像是“临时通行证”,让你在等待身份审理时维持工作和生活的合法性。
二、最危险的五大红线
在持工卡或等待绿卡期间,以下五大“高风险行为”尤其常见,也最容易让申请人前功尽弃。
1、搬家未更新地址
根据移民法规,任何身份持有者在搬家后必须在 10 天内更新地址(Form AR-11)。如果没有及时更新,移民局寄出的通知、补件信(RFE)可能无法送达,一旦错过时限,案件会被直接拒绝。
很多客户吃过这个亏:只是换了个住处,却导致整个申请被终止。
2、工卡未到手就上班
不少人拿到 I-765 收据就急于工作,甚至雇主也抱着“先干着”的心态。但请注意:只有拿到实体工卡(EAD),才能合法上岗。否则就是非法就业,未来申请绿卡或入籍时都会成为不良记录。
3、工作内容与身份不符
尤其在 OPT 或 STEM OPT 期间,工卡的使用有明确要求:
1)工作内容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
2)雇主必须符合 E-Verify 要求;
3)工资须满足合理标准。
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若跑去做餐饮或零售,属于严重偏离。一旦被抽查,很可能直接导致身份失效。
4、非法创业或自雇不合规
有些申请人想着“趁等待绿卡的时间开个副业”,例如代购、自媒体、短视频变现等。问题在于: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明确的合法框架,贸然创业等同于给自己挖坑。
5、离境未获批回美证
这是最典型、也最致命的错误。如果你在调整身份期间(I-485 pending),拿着工卡贸然离境,美国移民局会视为“自动放弃申请”。除非事先申请到 Advance Parole(回美证),否则一旦出境,就意味着身份断裂,必须从头再来。
三、工卡只是“等待区”,不是“终点站”
很多申请人把工卡当作“安全的开始”,但实际上,工卡只是一个过渡性许可。你仍然必须:
如果说绿卡是“终点站”,那么工卡不过是中途的“临时候车证”。一旦违反规定,随时可能失效。
移民路上,工卡带来的只是短暂的便利,而非永久的保障。真正的安全感,不来自手里的一张卡,而是对身份规则的清晰认知,以及对潜在风险的提前规划。请记住:工卡≠绿卡。只有时刻守住身份红线,才能一步一步走向真正稳定的绿卡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