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将全面收紧“人文签证”,岗位不符者或面临遣返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111  时间:2025-08-21 17:13:20
近年来,日本在外籍劳动力政策上的态度正发生显著变化。继“经营管理签证”收紧之后,日本法务省与出入国在留管理厅(简称“入管厅”)近日又将监管重点转向“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签证(业内通常称为“人文签证”或“技人国”签证)。据多家日本媒体报道,日本计划对该类签证下的派遣劳动进行全面整顿,并对违规现象采取更为严格的应对措施。这一动向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一、人文签证的制度初衷与现实偏差
根据日本现行制度,“人文签证”是为具备一定学历和专业知识的外国人设立的在留资格。其核心定位是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日本,从事翻译、市场营销、国际业务、信息技术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换言之,这类签证本应对应“非单纯作业”的白领职位,而非体力劳动。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大量持有该签证的外国人,特别是通过派遣公司进入日本的群体,并未严格按照签证类别从事工作。他们常被分配至工厂、仓库、流水线等岗位,承担大量属于“单纯作业”的劳动。这种与签证类别严重不符的现象,逐渐使制度初衷被扭曲。

二、劳动市场中的灰色地带
对于在日华人及其他外籍劳动者而言,这种“名实不符”的现象并不陌生。常见的情况是,申请签证时的职位设定为“通译员”或“市场专员”,但真正到岗后,却需要在流水线上承担与语言或专业完全无关的体力工作。这一现象带来双重风险:
1、法律风险
从事与签证类别不符的工作,已属于“资格外活动”,一旦被查处,轻则影响签证续签,重则可能面临遣返。
2、个人风险
外国劳动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语言障碍、维权渠道不畅,使他们在遭遇工资被拖欠、加班费不给等问题时难以维权。即便意识到问题所在,很多人也因为担心签证不保而选择沉默。
三、入管厅收紧政策的原因
官方统计显示,截至 2024 年底,日本“技人国”在留资格持有人已达到 41 万人,比前一年增加 5.6 万,创下历史新高。规模的急速扩张,使得管理难度与违规现象同步增加。
与此同时,部分派遣公司利用制度漏洞,批量招募外国劳动力并安排至低端岗位,借此规避技能实习制度或特定技能签证制度的限制。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不仅削弱了政策的严肃性,也损害了日本社会对外籍人才引进制度的信任。
因此,入管厅认为有必要采取整顿措施,通过强化审核和执法,确保不同类型签证与实际岗位相符,从源头上遏制制度异化。
四、未来可能的政策走向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可以预期日本将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收紧措施:
1、严格岗位匹配要求
明确划分人文签证适用的工作范围,杜绝以专业岗位为名却实际从事体力劳动的情况。
2、细化派遣用工监管
对派遣公司进行重点审查,防止其利用外籍劳动者从事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填补。
3、明确替代路径
对于确需从事单纯作业的外国人,应通过“技能实习生”或“特定技能”签证进入,而非借用“人文签证”的名义。
一旦这些措施落地,目前已在派遣岗位工作的部分外国人可能被迫面临工作变动,甚至失去签证资格。这对相关群体而言,无疑是一场不小的冲击。
五、短期冲击与长期意义
不可否认,短期来看,此轮收紧政策将令不少外国劳动者陷入困境。他们可能不得不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或考虑转签其他在留资格,否则将面临签证不续签、甚至遣返的风险。
然而,从长远角度审视,此举并非单纯收紧,而是制度回归本位的过程。一个漏洞频出、模糊不清的签证体系,不仅不利于劳动市场的稳定,也容易让外籍劳动者陷入被剥削的陷阱。若通过整顿,使签证类别与岗位对应关系更加透明、公平,那么真正想凭借专业技能在日本发展的外国人,反而能够获得更清晰的规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