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回应“高才子女升学政策”调整:本地生身份未改,学费资助机制重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866  时间:2025-08-04 17:12:08

近期,香港教育局就高端人才计划(俗称“高才通”)及相关人才输入计划中受养子女的升学安排作出公开回应。此次回应不仅明确了“本地生”身份的认定标准未发生改变,还公布了一系列关于大学资助学额与学费支持政策的调整,引发社会各界,特别是内地人才家庭的广泛关注。

一、本地生身份认定保持不变,资助机制成为政策重点

根据教育局最新声明,凡在首次获发签证时未满18岁的受养子女,仍被视为“本地生”,无论其父母是否通过香港优才、专才或高才通计划赴港定居。也就是说,“本地生”这一身份认定逻辑未有根本变化。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是否属于本地生”与“是否能享受本地生待遇”之间,政策上已出现实质分化。未来大学录取及学费资助,将更加侧重于考核申请人的真实居港年限,而非单一身份标签。

二、资助与收费制度:按居港年限设立双轨制

在新的资助政策下,香港高校资助学额(约1.5万个)与本地生学费标准(每年约4.2万至4.5万港元),仅向“在开学前已在港连续居住满两年”的本地生开放。这一门槛的设立,意在确保公共教育资源优先照顾真正融入香港社会的学生。

对于未满足两年居港要求的受养子女,即便身份上仍属“本地生”,也需以自资形式入读大学,其学费水平将参照非本地生标准,介于每年16万至20万港元之间。不过,香港各大学仍可利用4%“超额收生”名额灵活处理此类申请,提供有限录取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亦预留动态调整机制:学生入学后如满足居港年限要求(如2028年入学,至大三时已在港满两年),可申请由自资转为资助,享受后续学年的学费减免。

三、三阶段过渡安排,给予家庭缓冲空间

为降低新政对现有申请人及家庭的冲击,教育局设定了分阶段实施的过渡期:

1、2026/27学年入学(2025年10月申请):居港要求暂不设限;

2、2027/28学年入学(2026年10月申请):需居港满1年;

3、2028/29学年及以后(2027年10月起申请):正式执行居港满两年的要求。

此举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及其家庭留出合理规划时间,避免因政策变动导致升学路径骤变。

四、热点问题释疑:界定居港资格、挂名禁令与身份绑定

针对社会关切的多个实际问题,教育局也作出详细解释:

1、跨境读书是否计入居港年限?

如学生在开学前两年内以全日制身份在港正规就读,凭学校证明可视为已居港;否则,需通过出入境记录佐证每年在港逗留超过275天。

2、是否可通过“挂名就读”规避新规?

政策明文禁止此类行为。若学生实际未在港上课却登记学籍,院校将被要求说明,且该学生将不被承认居港身份。

3、父母签证到期对子女有何影响?

子女签证与父母身份绑定。如父母未续签,其子女需转换为其他类型学生签证才能继续就读,具体由个别院校决定。

4、国际课程学生是否享有本地生待遇?

教育局不统一界定,需由院校根据课程及申请背景作个案评估。

五、政策背后的逻辑:遏制“考试移民”,保障教育公平

此次新政获得香港八大高校的一致支持,学界普遍认为此举有助于防止“功利性考试移民”,即部分家庭短期赴港仅为子女争取低学费名额,未实际参与本地生活与社会融合。政策通过学费机制引导家庭正视“真实居港”的重要性,强化了公平竞争原则。

从长远看,这一调整反映出香港特区政府在吸引全球人才的同时,亦致力于维持本地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分配。对于希望通过人才计划定居香港的内地家庭而言,提前规划子女教育路径、确保满足居港年限要求,将成为关键策略。

教育局也明确表示,将密切关注新政实施效果,持续与高校沟通,适时优化配套措施,确保政策落地顺畅,兼顾人才吸引与教育公平双重目标。

喜欢 (2)
相关移民项目
香港专才计划

项目特点: 无需投资,无需雇主聘任,申请资料简单,申请流程快

项目周期:9-15个月

推荐指数:★★★★

  • 香港高才通“烂尾”现象背后:筛选机制还是计划失败?

    香港高才通“烂尾”现象背后:筛选机制还是计划失败?

    自2022年底正式推出以来,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迅速成为内地与海外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首批申请者的两年期签证于今年8月相继到期,而港府最新公布的数据却引发了广泛讨论:在逾1.3万名逗留期已满的申请人中,近46%选择主动放弃续签。这一数字一经披露,外界迅速将其解读为“高才通烂尾”。然而,深入分析港府公布的续签数据与相关政策,不难发现,这一现象并非计划失败的信号,而是高才通制度设计中“有意为之”的人才筛选逻辑。

    2025.08.18
  • 拿了香港身份,孩子读书却无优势?一文读懂“本地生”资格新规!

    拿了香港身份,孩子读书却无优势?一文读懂“本地生”资格新规!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家庭通过投资、人才计划等方式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借助香港教育资源为子女规划升学路径,已成为不少家长的重要选择。然而,2025年7月31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一项新规,或将改变部分家庭对“本地生”资格的既有认知。这项政策对持香港非永久居民身份证的学生,在申请香港高等教育课程(包括专上、副学士及本科)时的“本地生”认定门槛进行了分阶段上调,影响深远,值得关注。

    2025.08.11
  • 香港修订“本地学生”定义,2027年起须居港满两年

    香港修订“本地学生”定义,2027年起须居港满两年

    2025年7月31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一项对教育体系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修订,宣布自2027/28学年起,将重新界定“本地学生”资格,并调整与政府资助专上课程相关的申请条件。这一政策的调整,不仅涉及学费负担的转变,也对众多计划赴港求学或已在港居住的家庭产生了直接影响。与此同时,这一节点也再次凸显了“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在未来教育规划中的战略意义。

    2025.08.01
  • 香港高才通续签新逻辑:“两址两单”成关键审查标准

    香港高才通续签新逻辑:“两址两单”成关键审查标准

    自“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推出以来,香港吸引了大量具备国际视野与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本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首批持证人逐步迈入签证到期节点,续签问题随之成为关注焦点。在最新一轮立法会讨论中,“两址两单”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并逐渐演化为入境事务处评估续签申请时的重要审核依据。本文将就“两址两单”的内涵、在不同续签模式下的适用性,以及续签期限判定的参考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助力申请人把握续签脉络,科学规划未来路径。

    2025.07.21
  • 香港高才通计划2025年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

    香港高才通计划2025年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

    2022年10月,高才通计划被首次提及。该计划从当年的12月28日正式开始接受申请,旨在吸引世界各地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及高学历的高端人才到香港,弥补本地人才流失,并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这一计划的推出,犹如一剂强心针,为香港人才引进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07.11
  • 八类技术人才可直获香港身份,一人申请全家受益

    八类技术人才可直获香港身份,一人申请全家受益

    近年来,香港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根据《2023年香港人力推算报告》预测,到2028年,本地劳动力缺口将达18万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集中于技术密集型岗位。为了应对这一趋势,香港政府在既有的“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基础上,重磅推出“技术专才计划”,并已于本月正式开放申请。这一计划的设立,标志着香港在吸引技术型人才、推动产业升级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对于具备专业技术背景的申请者而言,这是一条门槛亲民、审批快速、连带家属可共同获批的赴港通道,值得高度关注与把握。

    2025.07.07
  • 别让“身份”限制孩子的人生选择,一文看懂香港身份的升学价值

    别让“身份”限制孩子的人生选择,一文看懂香港身份的升学价值

    2025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数以百万计的家庭正在经历一场关乎子女未来走向的深度思考。有人欢喜有人忧,考场内外的较量早已不仅限于分数本身。近年来,越来越多有远见的内地家长,将“获取香港身份”纳入子女升学战略中,借此撬动教育资源的结构性红利。一个香港身份证,意味着不止一条升学通道,更是一份稳健的教育投资组合。

    2025.06.10
  • 香港技术工种专才计划2025年6月30日启动,向技术型人才全面开放

    香港技术工种专才计划2025年6月30日启动,向技术型人才全面开放

    为积极应对香港本地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层技术工种领域的人才断层,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于2025年6月30日正式推出“技术工种专才计划”(以下简称“专才计划”)。本计划为期三年,并将在实施一年后进行政策效果评估,以确保其适应市场变化与人力资源需求。

    2025.06.04
查看更多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讨论)
最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