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卡持有者在国内生活,如何维持美国永居身份?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348  时间:2025-03-24 16:40:42

在获得美国绿卡后,很多移民选择将生活和工作重心转向美国,开始在当地定居。然而,也有一部分绿卡持有者选择将家庭和事业继续留在国内。对于这些长期居住在中国的绿卡持有者而言,如何保持美国永居身份的有效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美国移民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绿卡持有者在美国居住的最短时间要求,但移民法对绿卡持有者在国外停留的时间有严格规定。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时间不在美国境内的居民,移民局可能会对其是否仍视美国为永久居住地进行质疑。因此,了解相关规定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保持美国绿卡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绿卡持有者在国外停留的规定

根据美国移民法规,绿卡持有者在美国境外的停留时间直接影响其绿卡的有效性。具体来说,绿卡持有者如果连续离开美国超过180天,可能会面临以下几种情况:

1、离境不超过6个月

如果绿卡持有人离开美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通常不会对绿卡状态造成影响,移民局也不会质疑其是否放弃绿卡。

2、离境超过6个月但不超过1年

如果离境时间超过6个月,但未达到1年,美国移民局可能会怀疑该绿卡持有人已经放弃在美国的居住意图。此时,移民局可能要求提供证明,证明绿卡持有人并未放弃绿卡身份,例如,证明其仍有强烈的意图返回美国。

3、离境超过1年

如果绿卡持有者离境超过1年,移民局几乎会认定其不再有意在美国定居,从而可能导致绿卡被取消。在这种情况下,除非绿卡持有人事先办理了回美证,否则其绿卡可能会被视为无效。

因此,为了确保绿卡持有者在长时间居住国外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美国永久居民身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二、回美证:解决长期停留的最佳途径

对于那些计划长期居住在国外,特别是中国的绿卡持有者来说,回美证(Re-entry Permit)是一个关键工具。回美证是一种证明绿卡持有人未放弃美国永久居民身份的许可,允许持有人在国外居住超过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后仍能顺利返回美国。

1、什么是回美证?

回美证,英文名Re-entry Permit,俗称“白皮书”,是由美国移民局(USCIS)颁发的许可,允许合法的永久居民在国外停留超过6个月后重新返回美国。回美证外观类似于护照,是一本带有防篡改照片的小册子,记录着持有人的个人资料和多个盖章页。该证件的最大作用是证明绿卡持有人未放弃定居美国的意图,因此对于计划长期居住在中国或其他国家的绿卡持有者而言,回美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保障。

2、回美证的申请流程

回美证的申请流程相对简单,但需要绿卡持有者提前做好准备。具体步骤如下:

1)填写I-131表格

申请人首先需要填写I-131表格,并附上支票,通过邮寄的方式提交给移民局。此外,还需要提交一张带照片的身份证明复印件(如驾照、绿卡等),以及绿卡的复印件。如果申请人刚获得绿卡但还未收到正式绿卡,可以提交护照上的身份证明页复印件和移民签证复印件。

2)指模打印预约

提交申请后,移民局将在约三周内发送指模打印的预约通知。申请人需要按照指定时间前往指定地点进行指模打印。

3)等待回美证的发放

完成指模打印后,申请人只需等待回美证的发放。整个过程通常需要3到5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是否暂时离境,而回美证可被寄送到境外的美国领事馆或移民办公室等指定地点。

4)回美证的有效期与使用

回美证的有效期为2年,从签发日起计算。在此期间,持证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往返于美国,使用次数不受限制。对于那些需要长期居住在国外的绿卡持有者,回美证无疑是保持美国永久居民身份的最佳选择。

此外,回美证的使用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例如,对于打算申请美国公民的绿卡持有者,必须满足在美国连续居住的要求。对于大部分绿卡持有者来说,申请美国公民时需要在过去的五年内至少有一半时间(即30个月)在美国居住。如果通过与美国公民结婚获得绿卡,则只需在过去三年内有18个月的居住时间。然而,如果持有回美证的人在境外停留超过6个月再回美,其连续居住时间将会被重新计算。

对于那些不愿完全放弃在国内生活的绿卡持有者而言,回美证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完美的解决方案。它不仅能够保障美国永居身份的有效性,还能让绿卡持有者在享受美国身份带来的各种福利的同时,继续在国内生活与工作。对于有此需求的移民人士来说,了解并合理利用回美证,无疑是维持美国永居身份的明智之举。

喜欢 (0)
相关移民项目
美国投资移民EB-5

项目特点:美国投资移民变政,目标就业投资款由50万美元涨价至80万美元,非目标就业区的投资款由100万美元涨价至105万。TEA的有效期为2年。

项目周期:约8-12个月

推荐指数:★★★★

  • 德州“房产禁购令”即将生效,凸显美国绿卡在当下政策环境中的核心价值

    德州“房产禁购令”即将生效,凸显美国绿卡在当下政策环境中的核心价值

    2025年6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州长正式签署并通过备受争议的《SB17法案》,该法案将于2025年9月起正式生效。作为一项旨在限制“潜在国家安全威胁”的立法,SB17将直接影响来自中国、俄罗斯、朝鲜、伊朗四国的企业及其关联个人在德州的不动产购买行为。这一立法举措的出台,无疑在华人置业圈引发广泛关注与担忧。

    2025.07.04
  • EB-5申请量再创新高,2025Q2数据透露三大趋势与应对策略

    EB-5申请量再创新高,2025Q2数据透露三大趋势与应对策略

    随着美国移民局(USCIS)公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EB-5投资移民申请数据,市场再次见证了这一项目热度的持续攀升。本季度数据显示,EB-5在全球高净值人群中的吸引力正稳步上升,成为当前少数具备低门槛、快速审批、资产安全配置优势的美国绿卡通道之一。然而,在亮眼数据背后,也埋藏着对排期延迟、配额紧缩等现实问题的担忧。本文将结合最新官方数据,从三大维度解析EB-5当前趋势,并提出实用应对建议。

    2025.07.03
  • 美国绿卡撤销流程是怎样的?有哪些救济措施?

    美国绿卡撤销流程是怎样的?有哪些救济措施?

    近年来,随着美国政府移民政策趋于强硬,合法移民身份的稳定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曾几何时,“绿卡到手即安全”的观念根深蒂固,但近期两起引发全国关注的高调案件,无疑为所有持卡人敲响了警钟:在当下美国,合法身份不再等于永久保障。本文将从法律流程、实际操作与新政策走向三方面,深入解析当前绿卡撤销的风险与应对路径。

    2025.07.02
  • 2025财年第二季度美国EB-5移民递件数据解析

    2025财年第二季度美国EB-5移民递件数据解析

    2025财年第二季度(即2025年1月至3月)的美国移民申请数据已由移民局正式发布。数据揭示出一个显著趋势:自EB-5改革新法落地以来,申请数量持续攀升,本季度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根据官方数据,2025年Q2共接收到94份直投(I-526)申请及1824份区域中心(I-526E)申请,总计1918份,平均每月约639份,刷新了新法施行以来的单季度递件记录。即便与2024年涨价政策发布引发的申请高峰期相比,本季度递件热度仍有过之而无不及,反映出投资人对美国移民政策的强烈关注和持续信心。

    2025.07.01
  • 2025全球移民政策新格局,欧美多国趋于收紧

    2025全球移民政策新格局,欧美多国趋于收紧

    自2025年6月起,全球移民政策正经历一场深刻重构,多个国家相继出台新政,调整对外人员流动的策略。这一波变革不仅反映出各国对劳动力结构的重新评估,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国家安全、经济复苏与国际竞争之间的微妙平衡。本文梳理了近期全球主要国家的移民政策动向,透过政策背后的逻辑,试图呈现一个逐步“分化”的全球移民新格局。

    2025.06.26
  • 2025年7月美国移民排期深度解析,职业移民缓步前行,亲属移民多点开花

    2025年7月美国移民排期深度解析,职业移民缓步前行,亲属移民多点开花

    美国公布2025年7月最新移民排期表。从整体趋势来看,职业移民板块延续了“小步前进”的节奏,EB-1终于出现自今年以来的首次表A排期变动;亲属移民则继续稳中有升,多个类别实现实质性推进。

    2025.06.26
  • 跨国高管赴美不再遥遥无期,L1A签证或成破局之匙

    跨国高管赴美不再遥遥无期,L1A签证或成破局之匙

    2025年7月,美国国务院发布最新职业移民排期表,EB-1类别(涵盖杰出人才EB-1A、教授研究员EB-1B及跨国公司高管EB-1C)对中国大陆出生申请人的排期仅前进7天,从2022年11月8日更新至2022年11月15日。这一“象征性进展”虽打破了连续6个月的停滞,但仍难以缓解申请人群体的焦虑。与此同时,EB-2、EB-3类别排期也显疲态,推进幅度有限。对于计划赴美发展的企业高管与高净值家庭而言,一个现实问题愈发突出:排期等待,到底还要等多久?

    2025.06.18
  • 美国移民局6月新规解读:注意I-693体检报告时效变化

    美国移民局6月新规解读:注意I-693体检报告时效变化

    自2025年6月11日起,美国移民局(USCIS)对永久居民身份调整申请(即I-485申请)中附带的I-693体检报告执行了全新的时效性规定。此次政策调整,不仅撤销了此前“体检报告永久有效”的旧规,也对正在申请、曾被拒、或计划重新递交I-485的申请人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材料要求。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此次变更的核心内容、实际影响及应对建议,帮助有意移民美国的申请人规避潜在风险,合理规划申请流程。

    2025.06.16
查看更多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讨论)
最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