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香港永居后,内地资产和各种账户该如何处理?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422  时间:2025-01-07 17:29:30

很多人在申请香港永居的时候都会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内地的房产,各种银行账户,包括驾驶证在内的各种证件该如何处理。澳臻移民将更具最新的政策要求,分门别类的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注销内地户籍及办理“同一人公证”

首先,申请人拿到香港永居身份后,需要办理注销内地户籍的手续。这是一个正式的过程,涉及到确认香港身份和内地身份的一致性。最关键的一步是办理“同一人公证”,也叫《确认身份为同一人声明书》。

这一手续的目的是为了证明香港身份证上的人和内地户籍证明文件上的人是同一个人。通常,在香港律所办理这一公证手续时,申请人需要亲自到公证人面前签署声明书。具体流程如下:

1、办理流程:

申请人首先需要找到一位具备公证资格的香港律师,要求其出具“同一人公证”。之后,申请人需携带相关文件返回内地有关部门或机构办理变更登记等手续。

2、所需资料:

香港身份证原件(供核对并制作复印件)

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原件(回乡证)

中国护照的个人信息页及最后签证复印件

内地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完成公证后,律师会将公证文件递交至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进行加签,只有经过“中法”加签后,公证文件才能在内地使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办理公证时,通常会有“一事一证”的原则,即针对每一项手续,都需要出具一份正本公证文书。如果您需要处理多项事务(如房产变更、银行账户变更等),请根据需要申请足够数量的公证文书。

二、内地资产处理流程

拿到香港永居身份后,您可能会面临如何处理在内地的各种资产和财产的问题。不同的资产和财富需要按照不同的流程进行转移或变更。以下是几种常见资产类别的处理方式:

1、房产:

若您在内地拥有房产,申请人需要提供香港身份证、回乡证以及“同一人证明”或“同一人声明书”到房管局办理房产变更手续。

2、汽车与驾驶证:

对于汽车,若要变更驾驶人信息,需在30日内办理换证。所需资料包括香港身份证、回乡证、驾驶证等。

3、银行账户:

1)储蓄卡: 提供“同一人证明”或“同一人声明”以及香港身份证和回乡证,便可处理银行账户变更。

2)信用卡: 信用卡变更身份后,您的信用卡可能会被收回,因为银行通常不向境外人士提供信用卡。因此,变更身份时应做好信用卡被收回或注销的准备。

4、商业保险:

如有商业保险,处理时需提供香港身份证、回乡证、“同一人证明”或“同一人声明”,以及户籍注销证明,具体情况可向相关保险或证券经纪人员咨询。

5、股票账户:

注销内地户口后,股票账户将会被禁止人民币转账,资金会被“冻结”。因此,建议在注销户口之前,务必提取股票账户中的资金。

三、社保处理

在拿到香港永居后,很多人也关心如何继续处理自己的社保问题。香港永居身份的申请者,其实依然可以继续缴纳内地社保,只不过这时需要以香港身份进行参保,且会产生一个新的社保电脑号。如果您希望继续缴纳社保,您可以前往人社局窗口,办理将两个社保号合并的手续,这样可以保持社保缴费年限的连续性。对于社保的处理,通常有两种情况需要考虑:

1、缴费未满15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保法》,如果您在退休前定居境外,可以选择退保或保留社保账户。退保后,个人账户储存额会退还,但如果以后再回国工作,之前的缴费年限会清零,必须从头开始。因此,许多人建议不退保,继续保留账户。

2、缴费满15年:

如果您的社保缴费年限已满15年并达到退休年龄,您依然可以回国申请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办理时,您需要携带本人的永居证或委托他人代办,代办时还需提供委托公证书。

总的来说,香港永居身份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但同时也涉及到许多与内地事务的衔接问题。从注销内地户籍、办理“同一人公证”到资产处理和社保转移,每一步都需要按照相关流程操作。虽然过程中可能有些繁琐,但只要事先了解相关政策并做好准备,所有问题都可以顺利解决。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消除疑虑,顺利过渡到香港永居身份,同时保留在内地的财富和生活便利。

喜欢 (3)
相关移民项目
香港个人银行开户

项目特点:办理时间快,当天可以拿到银行账户,无外汇管制,资金进出不受管制,可以便捷的实现全球化贸易投资或消费,取现自由。

项目周期:3-5个工作日

推荐指数:★★★★★

  • 一文读懂香港投资入境计划中的300万创新科技投资细则

    一文读懂香港投资入境计划中的300万创新科技投资细则

    自2024年3月1日起,香港特别行政区重新开放了暂停近十年的“香港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新政一经公布,立即在全球高净值人群中引发热烈反响。其中,除了总额高达3000万港币的投资门槛引发关注外,最为投资人密切关注的一项新要求,便是其中300万港币须专款投入政府指定的创新科技企业或基金。本文将围绕这一政策核心,详细解读该300万科技投资的监管机构、资金流向、实际操作流程以及目前的实施进展,助力有意通过投资方式移居香港的申请人更清晰地把握政策脉络,科学规划未来部署。

    2025.04.18
  • 香港人才签证费用上调背后的逻辑与趋势解读

    香港人才签证费用上调背后的逻辑与趋势解读

    近期,香港特区政府对多个入境计划下的人才签证申请及续签费用进行了大幅调整,标志着其在人才政策执行上的一次重要转向。根据最新规定,申请人在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简称“优才”)、“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等十个主要类别的人才签证下申请入境、延长逗留或变更逗留条件,均需缴纳600港元的申请费。与此同时,签证本身的费用亦按逗留时间划分:180日或以下需缴600港元,181日或以上则为1,300港元,相较此前统一230港元的收费标准,实现了接近数倍的上调。

    2025.04.16
  • 申请香港永居必须警惕的九大误区!

    申请香港永居必须警惕的九大误区!

    在香港永居的申请过程中,流传着大量所谓的“经验分享”和“潜规则”,这些信息中不乏部分片面理解、误读法规,甚至被利益导向故意歪曲的说法。本文将以专业视角,逐一揭示九个常见的错误认知,帮助有意申请香港永居的读者厘清误区,稳步前行。

    2025.04.14
  • 香港高才续签要求有哪些?如何保证通过率?

    香港高才续签要求有哪些?如何保证通过率?

    随着首批高才签证陆续进入续签周期,香港的相关态度及政策走向也日益成为业界与申请人关注的焦点。根据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的最新表态,虽然目前续签人数尚属少数,但整体结果令人满意,港府对后续发展亦持乐观态度。然而,随着2025年第一、二季度预计将有高达约一万张签证陆续到期,如何通过严格审核把关,筛选出真正能够为香港作出长期贡献的高才,将成为政策执行的重心所在。

    2025.04.11
  • 香港优才续签变难了?如何续签3年身份?

    香港优才续签变难了?如何续签3年身份?

    近年来,随着香港优才计划(Quality Migrant Admission Scheme)持续升温,其续签政策亦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申请人发现,原本预期中的“3年续签”正逐渐演变为“1至2年不等”,甚至部分个案出现了续签被拒的情况。这一变化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优才计划的续签机制是否已变得更为严格?哪些因素会影响申请人续签年限?面对不确定性,申请人又该如何做好准备,确保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本文将围绕优才续签中的四大常见误区展开剖析,并结合入境事务处的评审重点,为申请人提供一套系统的准备策略,助力实现理想的续签周期。

    2025.04.10
  • 从全球最贫穷国家“涌现富豪”,一场围绕香港投资移民政策的身份游戏

    从全球最贫穷国家“涌现富豪”,一场围绕香港投资移民政策的身份游戏

    自中国香港重新开放“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以来,该计划迅速成为全球高净值人群关注的焦点。根据香港投资推广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2月底,官方共接获918宗投资移民申请。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近千宗申请中,竟有超过七成来自两个极不“显眼”的国家——非洲西部的小国几内亚比绍与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其中,仅几内亚比绍就贡献了410宗,占总申请量的44.6%。

    2025.04.08
  • 香港身份有什么用,该如何实现效能最大化?

    香港身份有什么用,该如何实现效能最大化?

    近年来,随着“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计划”以及“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等多项政策的持续推进,香港逐渐成为高净值人群与跨境家庭争相布局的热门选择。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士通过不同方式取得香港居民身份,但在拿到身份之后,如何充分释放其附加价值,实现身份效能的最大化,却是一个普遍被忽视的问题。本文将从四大应用场景出发,系统梳理香港身份在实际生活与资产配置中的深层价值,帮助新港人更科学地用好身份红利,提升跨境生活的便利度与自主性。

    2025.04.07
  • 香港高才的续签条件有哪些?如何确保成功率?

    香港高才的续签条件有哪些?如何确保成功率?

    2025年3月27日下午,由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人才办”)、香港入境事务处以及民建联人才高地共同主办的《高才通续签分享线上讲座》顺利举行。本次讲座聚焦于“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的续签政策与实操要点,特别强调续签阶段将从单纯的资格审核转向更注重申请人对香港社会的实际贡献。这一转向,不仅反映了香港特区政府“引才”之后更加强调“留才”的政策思路,也为高才人士的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指引。

    2025.04.03
查看更多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讨论)
最新讨论